第三十一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作品
人間‧失格
─高樹少年之死
作者◎陳俊志 繪圖◎幾米
葉永鋕的悲劇發生在二000年初夏的早上,屏東高樹國三學生葉永鋕,在音樂課上舉手告訴老師他要去尿尿,那時距離下課還有五分鐘。這個男孩從來不敢在正常下課時間上廁所,他總要找不同的機會去。葉永鋕再也沒有回來過。
尋找葉永鋕
室友阿哲激動地告訴我屏東有一個國中生在廁所離奇死亡,死因不明,但他因舉止女性化在學校常被欺負。這是報紙一角社會版新聞透露的微弱的訊息。我擔心遺體火化後,任何可能的線索從此消失。深夜搭上統聯,出發前往陌生的高樹。
我在風沙飛塵的省道上徬徨地問路,沒有任何線索,只能相信手上的攝影機會帶給我力量。
葉媽媽回憶兒子出事的那天早上,葉永鋕喝了兩瓶優酪乳,精神抖擻地在音樂課上唱歌唱得好大聲。上課中,他向老師請求去上廁所,一邊還快樂地嚼著口香糖。葉永鋕在廁所被發現倒臥在地,只能發出微弱的聲息,掙扎著試圖爬行,鼻子嘴巴流血,外褲拉鍊沒有拉上。
葉媽媽憤怒極了,「他們都說他娘娘腔,在廁所脫他褲子檢查看他是不是查甫子。我跟他爸爸都告訴他,要看就讓他們看…。」「他小學時,我和他爸爸就帶他去高雄醫學院檢查,結果醫生告訴我們孩子沒有病,有病的是我們。」
從此,葉爸爸葉媽媽帶著讀小學的兒子,每個禮拜三搭乘顛簸的屏東客運,一家三口到高醫進行家族治療。不是要矯正葉永鋕的娘娘腔,而是試著讓全家人接受這個不同的男孩。禮拜三的家族治療,進行長達半年,成為務農的葉家記憶中難得悠閒的旅行。
廁所
高樹國中在悲劇發生當下,立刻清洗廁所。甚至到命案發生第二天,法醫到廁所勘驗時,校方都沒有封鎖現場,刑事案件最重要的直接證據,已被校方破壞殆盡。
從一年級開始,葉永鋕因為聲音尖細,愛比蘭花指,喜歡打毛線、烹飪,常和女同學在一起,就被一些同學強行脫褲以「驗明正身」。葉永鋕害怕上廁所再被欺負,不是趁上課時去,就是偷偷用教職員廁所,或要同學陪他去。
葉永鋕國二一整年沒睡過午覺,每天中午被汽修班的中輟生強迫代寫國文作業。葉永鋕留紙條給媽媽,說有人在放學途中要打他,要媽媽保護他。有同學說,葉永鋕因為怕被打,要他陪他繞遠路回家…..。
高樹派出所和里港分局刑事組,一接到報案電話,第一個反映都是,「高樹國中又發生打架,欺負事件了….」
葉永鋕死後,更多的謎團浮現。
解剖
…最後,請您要做就做得徹徹底底!邊跪著,邊打字以示對您的支持!搞噱頭的話,可別怪我啐你一口!
──2000年六月同志網站上轉來給我的留言
BBS上轉來一封又一封的信。我讀到蒼老的同性戀者一代又一代繼承著,縈繞著一個又一個被欺負娘娘腔男孩的縮影,過去,現在與未來,不斷放大收縮,如瞳孔遭遇強光。
我撐著眼睛逆光看去,恍惚中想起端午節那天悶熱的細節。
這天葉家人引頸期盼,終於盼到台權會的顧立雄律師來到高樹國中的廁所現場勘查。我試著保持客觀,冷靜拍攝,攝影機實在無能承載現場的殘酷。我沒有想到,顧律師會詳細問到解剖屍體時的種種細節。永鋕的舅舅一樣一樣講著法醫如何將永鋕的心肝切下,在法碼秤上看是否有病變跡象…我知道另一頭的葉爸爸葉媽媽眼淚噗簌落下,我鏡頭不敢移動,我一動也不敢動。我沒有權利干擾這一刻。
在高樹鄉拍攝完的客運夜班車上,我心思凌亂地越來越覺得我也是劊子手,我手上沾滿了鮮血。在殘忍的永鋕死亡的真相背後,我手上和每個潛意識裡歧視娘娘腔的台灣人一樣,我手裡也淌著永鋕身上汨汨流出的血。我從小到大也總是被嘲笑娘娘腔,總是被欺負,為什麼我做得不夠多?!
葉爸爸從永鋕死去那天開始耳朵聽不清楚了。葉爸爸罹患身心轉化症,失去兒子的悲痛讓他選擇性暫時失去聽覺。法醫鑑定孩子的遺體,解剖過程中殘忍的細節,葉爸爸完全聽不見法醫告訴他的任何話。
永鋕在學校死去的巨大悲傷,時時侵襲葉媽媽。「我生他的時候,揹斷了兩條背帶,下田也揹著他,做家事也揹著他,永鋕就好像是在我的背上長大的。如果知道送他到學校會讓他死掉,我要一輩子把他揹在我的背上。」
家的毀損
「他在殯儀館的時候,我每天都去看他,換新的花。我公公和村裡一些人,一直罵我,『小孩子都那麼絕情,不要我們了,妳還整天這樣失魂落魄。』火化以後他的骨灰放在高樹的廣修禪寺,我在田裡工作,想到他,就跑去那裡哭一哭,跟他說說話,再回田裡做事。」
「我一到黃昏心就痛,很像有一把刀在戳,來來回回不曉得戳多少次。高樹的診所開藥給我吃,都是安眠藥,醫生說我這是心病,什麼藥都沒用。晚上睡不著,我很想一口氣吞下所有藥丸,再也不要讓自己那麼痛苦。是想到我先生跟小兒子,我才沒有跟他走了。」
永鋕剛過世的第一年,葉媽媽強烈希望想要再生一個小孩,她希望是女孩。她希望永鋕投胎變成女孩,有緣份再來當她的小孩,讓她永遠照顧保護,不必像這輩子因為娘娘腔受苦。
只是,每天黃昏一到,葉媽媽還是不由自主地整個心揪痛起來。那是以前每天永鋕差不多該放學回家的時候。葉家門口種了一棵很大的芒果樹,枝葉繁茂,永鋕很黏媽媽,老遠老遠就會大叫:「媽媽,我回來了!」
這一天的黃昏,下完田的歐巴桑們,三三兩兩騎腳踏車從葉家門口的芒果樹經過。婦人們不約而同來給葉媽媽洗燙頭髮。
「我們那時候每日都來陪她,安慰她。小孩子要走,不跟我們了,也沒辦法。」建興村的歐巴桑們一邊吹燙頭髮一邊安慰葉媽媽。「他真的很乖,也會幫我洗頭,也會幫他媽媽做家事,又高大又英俊。」
胖胖的歐巴桑一邊做頭髮一邊熱鬧地唱起山歌,逗葉媽媽開心。坐在客廳板凳等待的歐巴桑也唱起台語老歌「思念的情歌」── 「啊,雖然有伊相片安慰我….」
稻埕
葉永鋕事件剛發生時,頗受媒體注意,校方採取封鎖消息政策,訓導主任在朝會上宣布不准談論此事。當時同學之間頗有白色恐怖氣氛。
如今,這些同學都已退伍或就業。可他們總記得,從前從前,有個三八愛鬧的同學葉永鋕,在國三那年死去,沒有機會和他們一起長大,體會人生的苦樂滋味。
葉永鋕最好的同班同學叫許耀政,沈默寡言,有一雙哀傷的眼睛。他是木訥的農家子弟。與許耀政進行訪談時,黑夜的稻埕院子,他全家人有著跟他一樣沈默木訥的臉。許耀政說不出話來。
在攝影機背後的我一樣沈默著。我知道的,我一直知道生命裡的那種痛。經過了好多年,傍晚下起雷雨,鄉村青年騎著野狼125呼嘯而過。陰暗的高樹客運車站,進站的破落公車閃耀著晦澀的光。許耀政終於打破沈默。他告訴我,永鋕死去的這些年,他持續地鍛鍊身體,他已經永遠永遠懂得,世界不可能改變的,強霸勢必欺凌弱小,他只有讓自己變強,他才不會死去。
第二天白天,我在許耀政家裡貧窮侷促的客廳,破落的牆上仍然掛著他和永鋕的幼稚園畢業照,那麼幼小的他們眼睛彷彿發著光,興致勃勃看著前方。
小鎮
我曾經帶著攝影機陪著葉家人回到出事的廁所好幾次。有一次拍攝讓我難忘。我走到葉永鋕最愛上的音樂課教室,他覺得最安全的地方。那天下雨,天色猶昏。音樂教室隔壁就是拳擊教室。音樂教室又破又小,鋼琴破爛極了。相反地,拳擊教室寬敞舒服,沙包又大又重。我突然不寒而慄。
在一次又一次的訪談中,我知道葉永鋕國中三年來,是被哪些陽剛的男孩歧視欺負。我知道這些陽剛男孩的青春就在無所事事地練八家將,打拳擊中度過。而他們在國中畢業前,早已被高樹地方的角頭網羅。小鎮裡隱隱然有一張細密的黑金暴力網絡交織著。
我一直思考著,如果葉永鋕能夠活下來,他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,他的生命將長成如何?
(原文刊載於2008年10月25日,中國時報人間副刊)
得獎感言:
在淚水中永恆
◎陳俊志
早逝的永鋕無言的靈魂附身在我攝影機底無數母帶,成為我的血,我的魂,凝視我如盲眼詩人,沙沙下筆追索他逝去八年逐漸浮出的線索。跨越幽冥之界,逝者往往比生者更通曉語言的秘密啊!他終究穿越高樹菸葉田畦,風般拂過闇夜廣曠糾葛的葉脈,那些島嶼隱晦的不義與暴力的蛛網。他擋住時間,頻頻回首,在義者與母者的淚水中永恆。我沙沙寫下。
評審意見:
感動又富啟發性
◎夏曼‧藍波安
從報導文學紀實的視角,及敘述的脈動來論,「人間.失格」是一篇感人的社會事件;作者敘述的節奏輕盈、踏實而不苦澀,注入其第一人稱關懷弱者的真性情而非抽離。文中的主要情節,不突顯陽剛的廟會少年們施暴的罪惡感,也不沉重陳述死者少年雙親抗議譴責社會的不公,失去兒子的悲慟宛如緘默的灰色浪沫,拍擊充斥在台灣小鎮廟宇黑幫溫床的沙岸。作者的描繪抒情,字裡行間透露著人性的關愛,閱讀起來感動,富啟發性。
報導文學組決審紀錄:
揭露人的味道與痛苦
主持︰簡白(人間副刊副主任)決審委員︰楊照、夏曼.藍波安、鄭至慧時間︰9月18日地點︰中國時報會議室◎BABOO/ 記錄整理
第31屆報導文學獎共有46件參與競逐,先由夏瑞紅、蔡其達、邱祖胤選出20篇作品進入決選,再由楊照、夏曼.藍波安、鄭至慧擔任決審委員。
評選標準
3位評審們首先討論決選評選標準。鄭至慧表示評判的主要標準首重文字功力,由此她思考年輕族群是否因為慣於部落格寫作,對於標點符號的使用也顯得較不講究。其次,在資料蒐集和訪談外,整體呈現出來的文學趣味也是重點。夏曼.藍波安直言,「報導文學領域的作者似乎變懶惰了」,參賽作品文字結構、對事件的敘述性,包括寫手的真誠度,似乎都無法為讀者帶來具體的感觸。反覆閱讀多遍後,仍覺得整體表現並不佳,只有「人間.失格──高樹少年之死」能引起對社會問題的再思考。就整體表現而言,楊照指出,此次競賽作品多未能達到「報導」的基本條件;從文學性、閱讀性等角度考量,又刪去一大部分作品,導致真正能選的作品並不多。
第一輪投票每人圈選三篇,投票結果獲1票作品有:「深深渴望對談」、「水色秋問──伊達邵的母親以及女兒的臉孔」、「河邊遺夢」;得2票作品為:「格茸區追」、「人間.失格 ──高樹少年之死」、「米殤」。
1票的討論
「深深渴望對談」從身為作文老師的作者本身出發,看遍學生的罐頭作文後,反思寫作,紀錄教學方式的調整與學生反應。鄭至慧推舉的同時,也懷疑此篇就文類而論似乎稍顯含糊曖昧。楊照則表示,本篇更大問題恐怕在於,作者本身是作文老師,卻出現奇怪的形容詞和過度使用驚嘆號,恐怕尚需斟酌。
夏曼.藍波安則推舉文字乾淨的「水色秋問──伊達邵的母親以及女兒的臉孔」,表示其背後蘊含的集體性記憶與突顯被汙名的原住民需求,顯現出報導文學的基本結構與精神。楊照指出,本篇涵括歷史、追究起因、幫邵族爭土地等多重面向,可惜在3000字的限制下,似乎只能把每件事草草交代。鄭至慧則提出「下藥的酒是怎麼跑到廢棄車子裡」等疑點,認為作者應再釐清細節。
楊照心目中的第三名是「河邊遺夢」,他表示本篇並非正規報導,較近似於遊記、隨筆結合一些報導成分,但文字的淡、冷風格很吸引人,也寫出了人的味道,是一篇很棒的遊記隨筆。
2票的討論
第一輪中獲得兩票的「格茸區追」引起熱烈討論。鄭至慧表示,此篇表達的個人經驗,尚稱清新可喜,但若論及入選恐怕還得再行修飾文字。夏曼.藍波安則認為,在地景形貌的描述外,應當需要進一步敘述社會意象、整體空間等連結。楊照則指出作者令人疑惑的重大矛盾點:先說當地沒水無電,接下來房子裡卻突然打開電視機,但下段又寫「這裡只有油燈沒有電」-既無法合理說服讀者,甚至會在報導文學的真實性上引人疑竇。三位評審交換意見後大致同意,做為一篇報導文學,此一鋪陳不夠清楚的漏洞,顯現作者似乎不夠細心,交代的太過草率。
針對「人間.失格──高樹少年之死」,夏曼.藍波安表示,作者不誇張、不故弄玄虛,保有做為一個書寫第三者的堅持,慢慢說故事。字裡行間也成功顯現充滿設計的影像空間,簡單而且吸引人。楊照則將本篇評為心目中的第一名,主因在於本篇於3000字內做到身為「報導文學」的重點── 讓人真的感受到那樣的痛苦。其次,報導過程中出現的每個人,作者都能精確的用一句話、一段反應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,每一即景的選擇都很精道。最後結尾也彷彿真的用文字再打人一下,很痛,再看一次還是覺得痛。鄭至慧則表示,自己對於本事件太過熟悉,因此對本篇在深度或密度的期待上也就顯得更高。
對於「米殤」,三位評審意見相仿,對於本篇在文章結構、合理性、故事講述都相當完整的平衡表現給予好評,是本次競賽中特別完整的一篇,缺點卻也在於面面俱到但失去突出的特色。
「人間」勝出
討論結束後,再從「深深渴望對談」、「水色秋問──伊達邵的母親以及女兒的臉孔」、「河邊遺夢」、「格茸區追」、「人間.失格──高樹少年之死」、「米殤」等六篇第一輪得票作品中,以評分制(3分、2分、1分)評選最後得獎作品。投票結果為:由獲得八分的「人間.失格──高樹少年之死」拿下首獎;評審獎「米殤」(7分)、「河邊遺夢」(2分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